在台南一家文青民宿咖啡店書架上看到這本書,大概是跟店裡優渥的七年級後半段老闆以及濃郁咖啡香氣的冷氣房有著很大的對比,或者又是一種莫名的罪惡感,我拿起它開始閱讀,無法自拔。

這是一本幾乎滿分的書,賴小路構圖粗曠情感細膩的照片、作家房慧真觀察入微的訪談式導讀、勞工運動工作者顧玉玲基於對勞工階層的認識點亮書中珍貴敘事的導讀,最終是林立青大量閱讀之下的不造作文筆,以及對勞工階層真切的憐愛,讓這本樸素的書,在茫茫書海中光彩奪目。

這本書非常適合讀書會討論,姑且讓我用讀書會的提綱來分享我的感想

一、這本書想表達的是什麼?

在一個訪談文章中得知,林立青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對於日夜相處的這些勞工們所遭遇的問題充滿憐憫之心,但畢竟社會問題不是起重機具就能一夕推翻的,基於大量閱讀習慣,書寫成了林立青告解的方式,透過書寫也讓心中的擔憂有了暫息之地,出版之後告解的對象便不只是上帝,還有路人、主管、小資、酸民、也許還有一些政治人物。如同你會在書架上看到《做工的人》四個大字,從今以後,也希望你張開眼睛看見與你擦肩而過而你從未察覺的做工的人、外勞、外籍新娘、工地大嫂、拾荒者、看板人.......,他們汗水的味道,焦急或空洞的眼神,或加總起來還不如一個看板的全身行頭,都是故事。當你願意發現身邊這些人,這本書會是一個起點,在了解之後能夠建立起善意

book2.JPG book3.JPG

(圖片來源: 《做工的人》)

二、就作家而言,林立青有什麼特別?

在書中,每篇都有林立青,但重點從來不在他身上,他像是一個安靜的雕刻家一刀一筆刻畫著書中人物,然而很奇特的是,他的筆觸有種特別的節奏,讓你感受到他在嘈雜的工地現場調度的身影,與工人互虧,敬佩工地大嫂或挺身直言的人群,他也在檳榔攤與伴唱小吃部裡,那個成熟世故但不遊戲人間的存在,可以看到結束一天工作終於洗漱清爽後的他,在伴著蟲鳴的工地宿舍裡,回到基督徒加上作家的書寫景象。這真的是種有趣的閱讀經驗,若再搭配林立青的臉書,可以看到他打卡工人美食, 認真與頑皮兼具地與臉友互動(以他粗曠的外型來說, 他的EQ真的很高很高, 終於理解為什麼工地師傅們這麼喜歡他嘴甜)

快來這邊聽本人說話, 越看他的書+臉書+訪談, 越喜歡他! 

三、我看見了什麼?

我在一個小小的山城長大,小時候坐在媽媽的菜園裡被山環繞著,以為這個世界沒有出口,媽媽的雜貨店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點。每天清晨5-6點是我們 「主力客人」上班的尖峰,他們開著卡車,精神抖擻來買菸酒檳榔,所以我從小就知道阿比+維大力or蘋果西打對他們的魔力,下了班會在隔壁那位零工大哥的家門門口一打一打的喝台啤消暑, 以前常常不明白為什麼這麼辛苦掙來的錢,總是花費的這麼闊綽。我從小就非常喜歡迎接這些工人,他們不像都市人或同學的爸媽用那種打量的眼神, 工人的眼神真的很單純, 每天熱情的喊著我媽大嫂(也真的敬重我媽媽如親人), 每天用重複的語言互虧還是笑得爽翻, 常常我們家的菜是託他們幫忙買的, 常常趕不上公車的我是搭著他們的卡車或野狼直奔校園的.....

不過鄉下的做工的人有另一個生態圈, 讓我想起我也很關心的另一個族群: 有老的, 沒有小的。我的小村人口組成是70%七十歲以上老人家+20%四十歲以上的爸媽或打零工的獨身男人+10%被託付給阿公阿嬤的小孩, 打零工的男人因為沒有同齡社交圈也沒有社會認可的好條件, 要嘛一直獨身, 要嘛就是曾經娶過外籍新娘, 但沒幾年新娘就失蹤, 甚至有過結婚隔天就帶著首飾失蹤....以我隔壁鄰居為例, 老人家現在快90歲了, 兒子在家裡偶爾打零工(其他時間喝酒), 10幾年前與外籍新娘生下的孩子一直是老人家一手帶起, 半夜的哭鬧整個村子都聽到, 但老婆離開之後就更加消沉渾渾噩噩的兒子睡昏了, 起來照顧的當然是這個老人家。所以我們村子裡的老人家都是神, 清晨三四點就去菜園種菜(不是養生不是流行, 而是山上不好買菜, 老人家又省), 回家打理家務, 曬瓠瓜曬蘿蔔曬棉被, 煮菜洗碗幫兒子養小孩..也許這樣不間斷的疲累讓他們無暇想像退休享福的清閒, 留在年輕久一些

回到工人, 在都市生活後, 他們一群一群的出現在大樓基地, 出現在公共建設, 曬得黑黑亮亮的, 我卻很少看見他們, 因為可悲的是, 我從來沒有張開眼睛看過!!他們成了都市的背景, 我也許看到伴隨他們而來的聲音、粉塵、要小心跨過從工地流出人行道的水, 但我沒有看見一直與噪音粉塵與熱氣為伍的他們

感謝這本書開啟了我大量閱讀的渴望,讓我感覺到閱讀是生命的交換,也希望自己有天也能在可及的範圍內給人帶來正面的力量; 也謝謝這本書讓我得以在都市裡用那個小村女孩的心情, 跟拾荒的, 發傳單的, 修理皮鞋的那些辛苦人們, 像是鄰居一樣的互動

我的史上第一推, 好書 《做工的人》

book1.JPG

延伸閱讀: 林立青描寫人物的"距離感"跟視角, 一直讓我想起他也很喜歡的台灣作家黃春明, 黃桑的故事是在他搭普通車從台北回宜蘭至少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中, 跟車廂內各形各色的人聊天寫成的, 在故事裡的人寫的故事, 跟純粹的創作畢竟有種無法仿造的親暱感與執著. 推薦黃春明的兒子的大玩偶, 讀台灣早期另一群人的苦澀與苦中微亮的幸福

 

 

文章標籤

m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漂亮的行事曆就想買

寫了一個月之後,行事曆淪為筆記本(而且還覺得那些日期格子很礙眼!)

以上兩個都有的............握手!!我過去X十年都是這樣過的!!

越來越在意環保之後,我才明白,原來買行事曆跟拜拜是一樣的事情,沒有好好使用,購買的行為跟沒有信仰的燒香祈福沒有兩樣,只是滿足自己 「想要變好」的幻想

今年初我找到一個很好的行事曆格式,堪稱完美的Bullet Journal。

--國外網友簡稱它為BuJo,好用的行事曆規劃起事情,真的「不用太久」!先看影片快速認識它:

優點一   簡潔彈性

我參考了很多國外部落客的版本,覺得還是經典版最好用,"Bullet Journal"這個概念來自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位數位商品設計師Ryder Carroll,有趣的是,以數位維生的他,設計出的系統卻是筆+紙 。我想這是因為書寫的過程有無可取代的思路運作,加上他設計的系統會用到一些最基本的塗鴉 。BJ日記不需要花你一毛錢,可以隨手拿一本尺寸適中的筆記本 活頁紙加資料夾,或者回收白紙加上長尾夾也可以!這是你的行事曆,不是那些插畫家或出版商的!

先講簡潔,BuJo只用文字跟符號,就可以把代辦事項 活動 筆記都記錄下來,不需要買六色原子筆 不需要又方框又畫線的

再論彈性,BuJo可以隨時穿插專案式的筆記,可以在你想放空的時候不讓那些放空的日子占據筆記本,Ryder甚至針對無法如期完成的任務設計了搬家(migration)的功能, 讓你不怕對行事曆許願而偷懶被懲罰

1.JPG (photo credi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15cmYU0IM)

優點二  系統化速記

這是我最激賞的部分,BuJo使用明確 簡化又層次分明的符號速記系統,管理你行事曆中的各種想法,瀏覽的時候很快能抓到重點跟優先順序

[基本符號]

     實心圓點代表任務:帶狗狗看醫生、繳房租、回覆某某客戶等,內容明確且較單純的事項

  o  空心圓點代表活動:小孩的生日派對、公司員工旅遊提案等,需要較多前置作業的活動日期

   一槓代表筆記:臨時想到的點子、主管叮嚀的話等等,可以簡單紀錄下來的參考筆記

[強化符號]

星號代表優先處理、!驚嘆號代表點子、 眼睛符號代表有待進一步查詢的事項(我找不到眼睛的符號)

類似這樣的符號可以自創開心就好,畫在基本符號的前面,就能加強該項目的重要性

[搬家功能]

當任務(實心圓)無法如期完成,可以即時搬家,或在每週/每月回顧的時候做如下搬家歸類工作,如此一來可以審視每個項目存在的必要性,並作適當的時間佈署

-已經沒有必要執行的任務:請直接整條刪除跟他說掰掰

 - 已完成任務打X!;

-  從這個月搬家到下個月的任務,以>表示,

- 當一個任務逾時已久,就用左箭頭<把它直接放到某個月份(怎麼帶?進一步說明在下一點)

 2-1.JPG2.JPG

(photo credit: http://bulletjournal.com/get-started/)

優點三 層次分明

主要分成幾塊:

1. 目錄: 隨時增減, 開始記錄6月的時候, 就寫6月 p. 10~ (空白)  這樣你知道翻到第10頁就是6月,等6月結束後再填入最後一頁的頁碼,因為隨時有可能放自己大假有好幾天沒有行事曆

2. 未來計畫:類似充實版的年度計畫,每兩頁顯示半年,可以紀錄主要的里程碑/專案/活動又不占用很大篇幅

3. 每月計畫:只需要兩頁,左頁寫下月份、日期、星期幾以及任務清單

4. 每日計畫:以週呈現,我自己只需要兩頁就可以寫滿一週,在這兩頁裡面,可以清楚列出每日待辦事項

5. 任意門:當你有一個比較完整或具規模的想法,可以在任何兩頁都空白的頁面開始這個任意門,並在目錄頁中記錄頁碼以便隨時查找 。這可以是「2017年必讀書單」「私藏好餐廳清單」或任何你不想白白放過的項目

剛剛說到"任務搬家",例如在1月的任務一直用>搬家到23月,眼看還是毫無頭緒,這時可以果斷的在3月份的該項任務上用左箭頭<標示,表示「已搬到未來」-->把這個任務放在未來計畫中的適當月份,譬如要到9月才有空處理新屋裝潢,那就直接寫在未來計畫的9月,不要讓這個專案苦苦追纏一整年,每次看到都備感壓力了

優點四 完全的自主性

除了不需要掏錢買行事曆跟彩色原子筆之外,BuJo完全是一個概念,你可以用自己的創意創造自己的行事曆,想精實紀錄各種點子也可以,想偶爾放空一兩週也沒關係,這是你與你創造的行事曆之間的對話,不需要被書店買來的各種格式所限制

 

總結來說,這是我最最最最最喜歡的行事曆格式,也一直開心的使用中(時不時就放大假,但行事曆都不著痕跡的直接接上放假後的行程),所以特別撰文推薦,國外有非常多創意變化,Ryder甚至也設計出app了,如果這篇能得到回響,我很樂意再多整理一些好用的創意跟大家分享!

 

文章標籤

m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